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么多年下来,大家都是同殿为官,现在也能看出来一些名堂了:高务实的改革往往从一个小点开始突破,当这个小点被他打入楔子,确定钉稳之后,他就会逐渐以此为基础开始发力,慢慢拉开口子,最终等到一切成熟,便一刀划破。
老狐狸们甚至已经发现,这个计划如果成功,将会在大明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高务实的这个计划从根本上来说,其实是将过去那种地方乡绅管理地方的模式抛开,实行了一套纯粹以在本地口碑为基础的组织模式。
换句话说,以前在地方上拥有势力的,都是有钱有权的当地豪门,而今天高务实坚持设立的所谓“互助队”却不同,它的负责人——大概率就是高务实口中要予以嘉奖的“义士”——居然被明确要求“田不过百亩”。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本阁部明确要求了,只有真正的“寒门”,才能领导这个互助队。
别看这个互助队现在被高务实说得仿佛一个临时性很强的职务,在没有灾害、没有紧急情况的前提下,它似乎什么都不能干……可是大家并不傻。尤其是你高元辅这些年的手段咱们也都见识过,今天你是给了它这么多限制,但如果将来你一步步取消这些限制呢?你一步步扩大互助队的职权呢?
如果真是这样,可能将来民间最底层就会形成一个能与当地士绅豪门抗衡的寒门组织。这个寒门组织的领导者是由“民望”产生,然后由朝廷通过“义士”名号的授予来确定,如此当地百姓与朝廷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直接联系,生生把过去“皇权不下县”的局面打破!
为何如此说?因为皇权之所以不下县,一方面是因为朝廷没那么多闲钱在最基层的民间设置官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地士绅有实力“帮”朝廷管理基层。
如此,士绅们通过效忠皇权,就可以获得对当地基层民间的实际治理权,而皇权不必下县,也能让民间基层保持稳定,这简直是双向奔赴,两难自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