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水来土掩 (第4/7页)
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也就是说“德”首先是与“祀”、“戎”等氏族、部落、酋邦重大活动相关的非成文法规。“德”在周初被提到空前的高度位置,与周公当时全面建立以王的政治行为为核心的氏族——部落——国家的整套规范体制,即“制礼作乐”有关。
这个“制礼作乐”的“德政”可分为内外两个方面:“敬”与“礼”。
接下来,孔子细化并升华了“德”与“礼”的要求,这里又要把出自《左传》的那句经典拿出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然而“祀”有个前提,先人的墓穴你总得给他建好并细细维护,先人的灵位你总得有地方认真供奉。为什么长期以来中国人都很害怕离开“祖宗之地”?因为祖宗就在那里,你不能守着祖先的墓穴认真祭祀,那你这个人就是“缺德”的。而不是说中国人害怕陌生环境,不敢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没那一说,中国人的开拓性本来是很强的。
如是,中国自古以来讲究事死如事生,民间如此,皇家更是如此。
文化根源说清楚了,回头看看就很明白“陵工”为什么重要了。
皇帝的陵工,与其说最重要的是给皇帝本人死后享受,其实不如说是给后来的子子孙孙辈皇帝们一个可以“祀”的地方。
这件事的思想高度不是在于奉承当今天子,而是在于为天下垂范祭祀之“德”。
儒家治理天下的时代,任何事只要和“德”挂钩上了,那就一定不是小事,何况这里的“德”还不是个人修养的那个“德”,而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那个天下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