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长安郊外的一个小村落,有位名叫李福的农民。他家世代耕种着几亩薄田,虽不富裕,但也能勉强维持生计。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让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为了缴纳赋税,李福不得不向当地的富户借了一笔高利贷。可旱灾过后,接踵而至的又是蝗灾,农田再次遭受重创。最终,李福无力偿还债务,富户便趁机夺走了他的土地。失去土地的李福,看着那片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欲哭无泪。
像李福这样的农民,在当时并非个例。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后,虽然户籍依旧登记在原地,但他们在当地已无法维持生计。
第三章:流民渐起
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寻找新的生存机会,开始背井离乡,踏上了流浪的道路。这些流民,有的前往城市,希望能在繁华的都市中找到一份工作;有的则向着偏远的山区、荒地进发,试图开垦新的土地。
长安城中,突然涌入了大量衣衫褴褛的流民。他们聚集在城门附近、寺庙周围,或是街头巷尾。这些流民,眼神中充满了迷茫与无助。他们四处寻找着可以糊口的营生,然而城市中的工作机会本就有限,且大多被本地人占据。许多流民只能靠乞讨为生,这使得城市的治安问题日益严峻。
在一处城门口,一群流民正围着一个卖馒头的小贩,希望他能施舍几个馒头。小贩不堪其扰,与流民发生了冲突。一时间,争吵声、哭喊声此起彼伏。负责城门守卫的士兵不得不赶来维持秩序,将流民驱散。类似这样的冲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断上演。
而那些向着偏远地区进发的流民,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食物与水源,时常还要遭受野兽的袭击。许多人在半路上便因疾病、饥饿等原因失去了生命。
第四章:制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