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毛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摩经,主要是说的上肢,就是手摩心经、肘摩肝经。手摩心经。
形意拳是化枪为拳,拳式明显带着大枪的痕迹:鹰捉、五行拳和十二形中的大部分拳式的蓄势,都是后手拳头要搭前肘(心经的少海穴),俨然一付持握大抢的样子!
鹰捉、劈拳、钻拳、崩拳、横拳和十二形部分拳式的起钻落翻的过程中,无不是后手沿着前肘的心经从少海穴摩向到神门穴。
前手沿着后肘的心经从神门穴摩向到少海穴的,两臂心经相摩,能充分体现形意拳“打中护中”的技击特点。
肘摩肝经。形意拳讲究“手不离心、肘不离肋”的防守顾及。鹰捉、五行拳和十二形中的大部分拳式的蓄势,都是拳要搭肘、肘要贴肋的,肘尖从肝经的章门穴摩向期门穴。
形意拳的回手要以肘带手,当肘尖贴近肋时,发出“勾杆劲”,此时肘尖从肝经的期门穴摩向章门穴。
三体式的定式,要求后手的大鱼际贴气海,后肘的少海穴贴肝经的章门穴,可是现在讲究这个规矩的不多了——
一些名师大家和他们的传人所站的三体式,后肘根本不贴摩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