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之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另外,地方上还有个宗族体系,除非是亲戚宗族都死完了,不然孤寡的老幼不可能沦落到要庙堂来安置的地步。
越是战乱,民间的凝聚力就越是强悍,不强悍的大概早就被吃掉了,当然,情况达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那就得另算,当下的民间情况是虽然贫苦,但是还达不到摧毁一切道德伦理的地步,朝廷需要承担的其实不算多。
邺城在一年的时日里,只安置了不到四千人的老弱病残,承担不算太大,主要还是在治疗方面的支出会大一些。
但是,想要得到悲院的药,也没那么容易,至少需要官府证实家境情况确实无力维持,而后才能进行。
尽管朝中的重臣们都想尽可能的增设福利,但是国家新立,外敌当前,财政条件并不允许。
今日的悲院,诸吏们如临大敌,笔直的站在了两侧。
在正门的位置上,坐着一个年迈的老人。
老人穿着朴素的衣裳,脸上满是慈祥与和气。
一个瘦弱的男人走进了正门,低声说出了自己的目的,是想要拿些药,他拿出了里中的凭证。
坐在这里的老人点点头,让他坐在自己身边,而后为他把脉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