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毛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出手不见形”也是“拳本尢法,有法亦空”的具体解释,可以说是摒弃了人造的方法和固定的招术,向变化无穷,无形无势中探求武术的真谛。那些津津乐道于本门招式的人,如果就此止步,不再进取,是永远也无法明白真正的武术的。
如何才能达到“出手不见形”呢?那应该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种境界。武术家王芗斋称之为“拳拳服膺”,他对大成拳的最深体验为五字真诀“恭、慎、意、形、式“所表现出来罢了。他本可能用其它的外在形式打败对手,就如一个少年能用任何的动作打败比他弱小的儿童一样。郭云深的武术代表了他那时代的最高水平,有意露形,并非武功不济,而是象征了高中之高的境界啊。
现代武术家李小龙直到在逝世之前的几个星期,才指出了人不是靠技术,而是靠本能才能进行真正的搏斗的。但是,到底要如何才能练出他所想像的神奇的本能,他本人并没有能够谈到和来不及去实践,而是全靠了超过常人负荷的训练才取得成功的。在他武术生涯的晚期,他曾经试图希望通过气功入静来达到高度的放松肌肉的能力,来达到他希望的本能。
事实上,他所创立的截拳道其实只是一种简化了的、以格斗为主要宗旨的拳术,比传统的武技更加简洁和实用,技术干净利落,训练手可以将对手击倒,这在实战中差不多是等于不需距离,与中国武术中“沾劲”发力极为相似。难以想像,没有精神和体能的高度配合,单凭蛮力怎能达到如此的境界。难怪李小龙这样认为:只要有人真的学会了他的寸拳绝技,就可能将他击败。是不是他已经领悟到了武术中的另一种境界:不是以拳和人搏斗,而是用心击败对手?
号称“五百年来无敌手”的泰拳是把假想敌练习作为实现“蓄、闪、遮、格”战术原则的高级手段,日本柔道中最重要的原理是“心气力合一”,剑道中叫作“气剑体合一”。古代日本高手大波就是采用了类似中国武术中立禅一样的训练,而产生了武术上的质的飞跃,成为日本第一高手。他们的方法与中国历代武林如少林、形意、太极高手的方法居然不谋而合。这是不是说明了任何艺术,无论是其外在形式如何,都必须遵循内在的共同规律呢?
总之,只有外形的训练而没有达到内炼的境界,难以实现我们所要求的“出手不见形”,甚至可以这样说,内在精神系统的训练才是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锻炼的根本标志,也是武术之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