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人曾做过实验,地点是勃兰登堡(这地方不太适合小麦种植,非德国传统小麦种植区),小麦、黑麦1:1间种,三年时间内小麦全部变成了黑麦作物。
以上实验表明:哪里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小麦生长,适应性更强的黑麦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传播,击败敌人的速度快得惊人。
土耳其寒冷山区的农民经常尽力清除小麦田里的黑麦,但没过几年,黑麦又从小麦田外围边缘开始入侵。
这个事例表明:在小麦、黑麦都能适应的气候条件下,黑麦仍然很顽强,想方设法抢夺优势作物的地位,如果没有土耳其农民的人为干涉,小麦会落败。
二、种植黑麦向西传入罗马帝国后,一开始并不受重视。
当时罗马人种植的是二粒小麦(四倍体)、面包小麦(六倍体)和大麦,一粒小麦(二倍体)被认为是杂草一一也有科学家认为一粒小麦是杂草入侵二粒小麦田杂交产生的。
面包小麦(六倍体),起源有争议,据说是山羊草入侵二粒小麦衍生而来的。
麦田中混杂着大量杂草,其中很多是各种小麦的亲本类型植物,杂交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比如斯佩尔特小麦(六倍体),这是一种二粒小麦自西亚传入欧洲后在当地杂交出来的一种作物,最初出现在瑞土。
还有球棒小麦等玩意(带山羊草染色体),怀疑也是山羊草与四倍体小麦杂交出来的六倍体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