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定音鼓手开始了畅快的滚奏,又连续轻抚鼓面按停,管乐组也随之发出热情而响亮的号角声,希兰则以俏皮上扬的音型作为回应,充满活力的几轮对答,终于引出了末乐章呈示部的主题。
“没想到他居然在终章写了个这么长的引子,而且还是先用的小调。”先前听众席上有些疑惑的音乐家和乐评家们此刻哑然失笑。
但他们随即恍然大悟:一二乐章的衔接,这位范宁先生十分随性地用大管的B音和C音将其相连转调,而到了二三乐章,他又设计了另一种逻辑严密的方式来做无缝过渡。
——慢速的引入是为了衔接第二乐章,e小调则是对第一乐章的回顾,而随着阳光般的E大调来临,终章必然是归于欢乐和狂舞。
三个乐章各有性格又浑然一体,这可真是从未有人想到过的天才般的巧思!
希兰用上下纷飞的琴弓将第三乐章欢快跳跃的音乐性格表露无遗,通篇充斥的快速十六分音符让她的双手毫无停歇机会,但她每一组连弓跳音都极其富有弹性,左手始终保持着准确清晰的颗粒度,右手的换弓换弦也干净利落,毫无杂音。
此时范宁的状态也“变忙”了起来,他在维持节拍和提示表情术语的同时,连续用细微手势、身体动作和眼神进行引导,让呈示部主部中出现的短小动机不断地在各声部间转递发展,直至将音乐推向更热烈的气氛。
“辉煌的音色、高昂的热情、完美的平衡太棒了!”舞台下方的卡普仑激动地紧紧握拳。
如果说一二乐章的演绎,绝大部分靠着独奏小提琴家的水平就能带出效果,那么第三乐章无疑更需要乐队和独奏的密切配合。
卡普仑很清楚,这里的节奏太快,织体也更加复杂,稍稍不留神就会打破平衡,造成混乱,而他看到这一个多月的打磨付出,终于取得了最完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