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你要问为什么?很简单,你蒙古人的牛羊卖给辽东,辽东可买可不买,了不起我少吃点牛羊肉,就继续吃猪肉、鸡肉好了,实在条件艰苦的,那我还有米麦,总不至于饿死。
但辽东生产的铁锅、布帛之类,那可是基础生活资料,你不买能行吗?当年大明禁止边境马市的时候,蒙古两个部落之间为了几口铁锅打仗的事,那可并不稀奇哦!
在原历史上,包括辽东铁骑在内的明军之中其实有大量的蒙古人,而且往往比汉人士兵还更敢战,原因也在于此——我发的军饷够你养家还有剩余,不比你在蒙古半饿着肚子帮领主老爷打白工强?
想明白这个道理,高务实忽然就释然了。他甚至由此联想到宋朝为何会养那么多厢军冗兵——放你们在民间,那是“地方不安定因素”,但如果招来军中,你们至少不会给我惹麻烦。不就是花点小钱吗?花点就花点,我大宋缺的又不是钱!
同样的道理,想要稳定东北,多招点兵就好了啊!把左右科尔沁、生女真诸部最精壮的男丁都招来当兵,他们剩下的人还有个毛的能耐闹事?
至于你说,万一这些兵不听使唤怎么办?
开什么玩笑,你的饷银、粮草、装备、弹药……什么玩意儿都在我手里捏着,我背后还有一百三十多万精锐大军对你虎视眈眈,你敢不听使唤?来来来,你抗命一个给爷看看,爷今天就让你明白马王爷为何有三只眼!
更何况,历史上边民军队不听使唤,那是有原因的。其中第一个原因就是利益没给到位,不管这种“没给到位”是欠饷还是克扣,总归是没给到位,有悖于双方事前的约定。
第二个原因则是军制设计不合理,比如什么变化都没有,依旧是那批边民将领统帅自己的旧部边民,朝廷既没有限制,也没有监督,更谈不上有什么约束手段。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一个野心家,那能不出事吗?
所以高务实现在思路清晰了:一方面,财政和物资的调度必须由朝廷从上到下一手把控,每一个环节都要设置监督和制衡,以免出现对这些边民军队的饷银不公;另一方面,东北的新边军不能学乖巧了三十年的土默特,必须要在确保当地首领地位的情况下为他们设置监督者和制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