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南察风波(十八)塔鲁木 (第3/6页)
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灭元,蒙古贵族退出大都,返回草原,但它的政权并没丧失,只不过缩小了管辖的范围,仍然发号施令,史称北元。当时的北元仍然统治着海西这一广阔地区,而女真人仍是元朝的子民。
洪武四年七月置定辽都卫。到八年十月,改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领二十五卫、二州。十年,府县俱罢,卫所制是东北地区行政区划的基础。从定辽都卫到辽东都指挥使司,它所管辖的范围仅是“东到鸭绿江,西到山海关,南至旅顺口,北到开原”而已,而辽河以北,松花江流域、黑龙江南北尚不在明朝的版图内,这一广大地区仍属元朝“海西宣慰司”辖地。
洪武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给守卫这块地方的故元“海西右丞”阿鲁灰太师写了一封招降谕敕,劝其投降。阿鲁灰投降后,明朝的政令才抵达海西地区。
明初的叶赫地区,基本上是属于没有开发的荒漠之地,只是到了正统以后,女真部卫南移,塔鲁木卫几经辗转,始进入这一地区。
为了抵制蒙古势力卷土重来,自阿鲁灰投降后,开始招抚女真部族,广设卫所,颁敕给印,并设立了“奴儿干都司”以统之。
此时的海西地区,实行的是与内地不同的管理体制,它是明朝臣子却又不在明朝的疆域内,是一个典型的“一国两制”。
女真人纳齐布禄就是利用了这一时机建立了“扈伦国”,明朝对此即不承认但也不干涉,于是形成了明朝、北元、扈伦三足鼎立的局面。
明朝一贯推行它的“羁縻政策”自有其用意:“盖以金元世仇,欲其蛮夷自攻也”。明朝正是利用了元灭金的种族仇恨,才在东北地区实行了一种特殊的体制,利用女真人为其屏蔽北藩。
然而,当扈伦国解体之后,松辽大地上反而出现四个并立的女真王国,史称“扈伦四部”。
这四个海西女真新兴势力崛起后,明朝仍然严守边墙。只要不扰边,任其自搞名堂。所以,北方的鞑靼、瓦剌、朵颜(福余、泰宁)皆能列为“外国”,而“扈伦四部”则不在此例,仍以卫所相待,通贡市如常。而“扈伦四部”的首领们也就“其通于明,皆以所领卫,令于所部则曰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