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南察风波(十二) (第3/7页)
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于是曹簠思来想去,干脆自己调用了三千家丁,又明确征用麻承勋的两千麻家达兵、戚金麾下两千戚家军、张万邦等一干将领的合计三千家丁,直接凑足一万家丁。
剩余一万人,也是从各处卫所精挑细选而来,都是辽河以东防区内可以拉出去打野战的那种精锐。
曹簠觉得,这样的战斗力已经完全足够了,因为家丁不比寻常士兵,同等数量的家丁不仅可以吊打三倍甚至五倍的普通卫所兵,就算面对蒙古兵也丝毫不怂,甚至很多时候能够在一千打两千的情况下还逼得蒙古人主动撤走(此时的蒙古人非常不乐意打损失较大的硬仗)。
不过,让曹簠自信如此的家丁制度其实也有隐忧,高务实在卸任戎政侍郎之前就有所察觉。这个隐忧倒不是说现在的将领们就已经开始有了什么不听指挥的苗头——这在当前的万历十五年还真没有。
隐忧在于,高务实发现如今的各将领家丁编制之中也开始出现了冒饷现象——这也是高务实此次明确要求曹簠仔细清点人数的根源。
嘉靖年间,朝廷正式承认家丁的编制,承担起支付家丁饷俸的责任。一般来说,家丁具吃双粮,比如当普通士兵的月饷为二钱五分时,家丁可以“食双粮五钱”。历史上的万历十五年,普通士兵的月饷增至四钱,家丁的月饷就升至九钱。等到了万历中后期,家丁的月饷又增加到了一两一钱五分,待遇不可谓不厚。
何况因为高务实蝴蝶翅膀的关系,北方的贸易流通相较于历史同期大为加强,间接导致物价略有下降,而因为高务实在与西班牙、葡萄牙人的海贸交往中获得了大量的白银,又使民间的通货紧缩稍有改善。
于是到了现在,边军将领家丁的粮饷已经提前达到一两二钱的水平(仅指朝廷饷银,不算其他福利、将领自行下发的补助及战利品“分红”等)。
由于兵制改革依旧只是起步阶段,而朝廷财政方面说实话也一直紧巴巴的,所以朝廷依仗家丁作战的大局面并未根本改善。如此一来,历次大规模的战役,动辄调拨数千家丁。
比如此次西北平叛,李如松就是带着自己数千辽东家丁参战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敢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直接发动那次攻击,掀开大胜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