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曙光 (第2/7页)
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来就不够,再加上今年大削军饷开藩禁,光靠固有财政体系,连维持局面都岌岌可危,一旦出事哪能不糟糕?郜光先此前之所以总想镇之以静,还不是因为觉得打不起?
当然,这个问题是需要二分论的,比如高务实就认为郜光先太寄希望于对方不要闹大,而严重地缺乏主观能动性以及对于大事的决断能力。正因如此,他才在出手弥补失败之后,果断放弃了郜光先,然后亲自上阵,来给三边实学派擦屁股了。
在外行人看来,三边现在的问题就是多路挨打,只要高务实的大军一举荡平叛军,将无论哱拜也好,博硕克图也罢,亦或者火落赤兄弟之流,通通击败甚至剿灭,三边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这个想法,非要说错,倒也没错,但实在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治标不治本。自古中原农桑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的交锋,绝大多数时期都是农桑文明主守,游牧文明主攻。
汉唐两大盛世,在国力最巅峰的时期都曾发动反攻,也取得了颇为辉煌的战绩,但问题并没有解决,因为只要你稍有衰弱,攻守转换立刻就回来了。
有人说,这是民族特性决定的,说什么人家是狼图腾,崇尚进攻云云。然而高务实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这主要是武器水平和军事战术的发展程度决定的。
后世的外蒙古依旧保持游牧民族的绝大多数传统和特性,怎么没见他们南下?
这个比方或许有点不合适,但道理还是明摆着的:热兵器发展到一定程度,游牧民族的兵器优势被倒转,还南下做什么,送人头吗?
骑兵的战马本身也是兵器,就好像机械化部队的运输工具,哪怕它们不装备武器,你也不能说它们就不是兵器的一部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