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婚事的背后 (第2/7页)
云无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通常情况下是这样:上流社会看门第,普通民家看财力。
当然,这一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变化,到了大明中期之后,门第的重要性开始有下降的趋势,而财力的重要性则逐渐抬头。
然而下降归下降,并不代表完全消失,“门当户对”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除非一方的财力格外的出众,才能力压门第优势,达成婚姻。
按理说,黄家的门第也不算低,人家是真正的累世大族——土司啊,大几百年的一方之主,地位当然是有的。
但关键在于高家的实际地位更高,从高魁开始,高家就是文人官宦之家,到了高尚贤时代,高家已经是“国家级”的水准了,在整个大明都是可以排得上号的。
再因为高拱这位前首辅的缘故,高家的头上多了“文正”二字,更是一步登天,在文官世家之中都是顶端,因此如果要论门第,高家的确是太高太高,甚至高到自己的选择余地都很小了的地步,“区区土司”之家的确相差较大。
正常来讲,如果此时黄家愿意花钱、花大钱嫁女,其实也是可以的。按照此时的常规操作,男方出彩礼,女方出嫁妆,倘若双方的财力相差较大,男方虽然门第高,但财力有限,则女方可以大幅度提高嫁妆的丰沛程度来抵消男方的门第优势。
而且按照此时的习俗,一般情况下嫁妆是不包括田地这样的不动产的,所以如果女方的陪嫁嫁妆能够带上大量的良田,这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也不是不能形成。
黄家能给什么样的“陪嫁”,高务实倒是从来没有和黄芷汀谈过,但黄芷汀在安南时就曾经偶尔提到过,由于她现在的海东镇守使是个世袭官,而这个海东,其实就是原先安南的安邦府——换句话说,整个安邦府都是黄芷汀私人受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