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火出圈的和声学课程(4K二合一) (第6/9页)
胆小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两个音同时发声,即为‘和音’,大于等于三个音同时发声,即为‘和弦’,它们的不同组合连续往下进行,就是音乐的‘和声’变化。”范宁单刀直入,言简意赅。
“常用和弦分三种:三个音的组合称为三和弦、四个音的组合称为七和弦、五个音的组合称为九和弦。”
“在我们的常规语汇中,和弦构造呈三度迭置,最低的音是‘根音’,往上则称‘三音’、‘五音’.不管和弦中的音符上下关系如何改变,这些名称都固定不变。”
“我们使用和弦,可以用原位,也可以用转位,以最简单的C大三和弦为例,do-mi-sol是原位,而改变了某些音符的八度位置则是转位.将do提高八度放在上面变成mi-sol-do后,高低音跨度变成了六度,因此这个第一转位又称‘六和弦’;再将mi也提高八度放在上面变成sol-do-mi后,由于跨度包含一个四度一个六度,因此这个第二转位又称‘四六和弦’.”
“下面我请两位同学上台,默写一下常见和弦的原位和转位表”
范宁先是梳理了最简单的和声定义,从构成与转位,讲到正三和弦的TSDT(主-下属-属-主)功能体系。
如果说《基础乐理》是高中数学,那么《和声学》等课程大概相当于微积分,对于已具备扎实基础的一流公学音乐科班生,去听这些东西很容易理解,就像高中毕业生学习大一课程般衔接自然。
不过所有人都觉得,范宁教授的梳理归纳极为系统全面、极为清晰有序,单凭这一部分,在“教案质量”上就胜过了通行的《作曲学》。
“接下来开始讲授四部和声写作的基本原则。”
从这里开始,听众第一次有了极为惊讶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