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3章 番文的私货 (第8/13页)
马月猴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而像是什么建筑学或是算术之类的东西,不是不重要,而是还要往后面挪动一点,毕竟这些专业性太强的书籍,在大汉当下,甚至在后续的封建王朝之中,很容易就被扫到『奇淫技巧』一类里面去……
所以只有先解决了思想上的问题,其他的问题也就好办了。
思想,离不开哲学。
百家争鸣,老子、孔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鬼谷子等等等等,他们的学说丰富多彩,各不相同,但有一个核心思想是一样的,这些百家都是在对这个世界本源的表述认识,是对人类的严肃剖析,是对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探索,是最璀璨的东方哲学。
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也带给华夏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就是『唯心』太盛,以至于后世还时不时的会听到类似于什么『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等等的名言。
虽然说在诸子百家之时,诸多大家对于唯心和唯物的对立也有一些阐述,但是很遗憾的是,大多数都偏向于唯心。
比如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他认为老子那样的圣贤,都是『生而知之』的,不需要去学习天下的事物,便可以洞悉一切的,但他同时也认为自己没那么厉害,还需要学而知之,所以还要对外界事物多闻多思,以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他是最矛盾的唯心派。可是后世大部分儒生都在表示,孔老先生您谦虚,您就是啥都懂啥都知道,啥都能指导,啥都是微言大义啊……
孟子更进一步,认为人应该『反求诸己』,即探求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扩充原本固有的良知、良能,从而达到『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圣贤程度,是最虔诚的唯心。后世跟着孟子走的家伙看到这,就将书一摔,唉呀妈呀,我还看个屁啊,我的心啥都知道,啥都懂,这我太懂了,至于遇到问题怎么办,请去找我的国务卿……
而被孔子推崇的老子,则是主张绝学弃智,用『静观、玄览』的方法,去体验无形无名的道,以达到与天道同玄的境界,便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了,是最为神秘的唯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