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京津两地(修) (第7/10页)
镶黄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您不是说京城的餐饮环境要比津门好嘛。津门没有任何做西餐的条件,面包质量不厚,牛肉也不容易买到。甚至没有您喝的咖啡……”
而赵汉宇也同样不解。
“舅舅,京城可是首都啊,难道您忽略了这件事的意义?所有政令都出自京城,在京城办店才有可能覆盖全国。您过去不是一直强调经商要有战略性眼光吗?”
“是的,你们说的都对。”
汪大东点点头,不急不躁的说。“可搞餐饮是种高风险投资,在共和国开快餐店还没有人做过,我必须得谨慎行事,综合考量啊。”
顿了一顿,他更详细的解释道。
“快餐业最突出的特点是方便、经济、清洁。而这个行业的兴旺主要是建立在生活形式的改变上。只有外出吃饭的人多了,在家里吃饭的人少了,才是适合这个行业的社会状况。”
“这一点其实内地的情况普遍不好,无论京城或者津门都一样。内地人们还习惯老少同堂,为了节省开支在家吃饭。其实很不利于投资。”
“唯一可取之处,是内地青年人有充分的好奇心,渴望休闲品味的提升。我注意过,进口的东西总是更受人们的青睐,哪怕一包进口香烟,一块进口糖,也能引发无数人的兴趣。所以从这方面来考虑,津门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
“两个城市现在人口差不太多。但京城有莫斯科餐厅、新侨饭店两个俄式菜馆。还有能制作欧洲风味香肠的春明食品店,朝鲜风味的延吉餐厅,以及东南亚菜色的京侨餐厅。甚至还有义利食品厂提供较为优质的面包。而津门只有一家德国餐厅起士林。这样来看,消费市场还是津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