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280年3月,王濬水师抵达建业城下,“戎卒八万,方舟百里”。此时东吴朝堂已作鸟兽散,孙皓无奈效仿刘禅,“素车白马,肉袒面缚,衔璧牵羊”,率太子孙瑾及文武百官投降。至此,立国52年的东吴灭亡,西晋完成自东汉末年(184年)以来首次全国统一。
四、西晋统一的历史影响与隐患
(一)积极意义:终结分裂与制度整合
1. 结束近百年战乱:自184年黄巾起义至280年,中国历经三国鼎立、军阀混战,西晋统一使“干戈戢,四海一”,百姓暂获喘息之机。
2. 恢复中央集权:司马炎废除州郡兵,推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短期内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后,丝绸之路与长江航运重新贯通,南北经济、文化得以融合,如《晋书·食货志》载“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二)潜在危机:分封制与统治腐败
1. 宗室分封的隐患:司马炎为巩固司马氏统治,大封27个同姓王,赋予其军事、财政大权,埋下**“八王之乱”(291-306年)**的伏笔。
2. 门阀制度固化:西晋推行**“九品中正制”**,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阶级矛盾尖锐。
3. 统治集团腐化:司马炎晚年怠政,“极意声色,遂至成疾”,后宫妃嫔达万人,上行下效之下,官僚阶层贪腐成风,如石崇与王恺斗富之事,即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