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3)后晋:石敬瑭割地后的户籍割裂
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为称帝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导致中原王朝首次失去北方屏障。燕云地区本是唐朝户籍管理最完善的区域之一,契丹接管后,将汉民户籍并入“头下军州”制度,与契丹部落户籍并行,形成“一国两制”的户籍体系。而中原地区,后晋为讨好契丹,每年输送“岁币三十万”,不得不加重赋税,户部奏请“按户籍增税,每亩加耗三斗”,引发大规模逃户。开运二年(945年),户部统计户籍时竟发现, pared to后唐时期,河南道户籍人口减少近四成,“郡县城郭,多为丘墟,乡村井邑,悉化榛莽”。
(4)后汉:暴政下的户籍崩坏
后汉政权仅存四年(947-951年),却以暴政闻名。隐帝刘承佑听信权臣苏逢吉之言,推行“括民青苗钱”,无论有无土地,按户籍丁口强行摊派赋税,甚至出现“民有畜产,按籍征之,名为‘率户’”的苛政。乾佑二年(949年),苏逢吉为镇压李守贞叛乱,下令“诸州府户口,凡有藏匿奸盗者,邻保连坐”,将户籍管理异化为恐怖统治工具。这种极端政策导致“百姓逃亡,十室九空”,连首都汴梁周边都出现“户口减半”的惨状,后汉灭亡时,中央掌握的户籍已不足百万户,仅为盛唐的十分之一。
(5)后周:世宗改革与户籍重建的曙光
后周世宗柴荣(954-959年在位)即位后,痛感“户籍紊乱,赋役不均”,发起五代最系统的户籍改革。显德二年(955年),他颁布《均田图》,派大臣34人分赴诸州“均定田租”,要求“据户籍查勘田亩,不得欺隐”。这次清查发现大量“隐户”——仅开封府就查出“无籍户万余家”,遂将其编入民籍,按田亩征税。更重要的是,柴荣下令重建户籍档案,规定“诸州每年造户帐,送户部汇总”,并设立“户帖”制度,每户发放凭证,登记人口、土地、资产,这成为宋朝“户帖制”的雏形。尽管改革因柴荣病逝而中断,但其确立的“以田定籍”原则,为北宋户籍制度奠定了基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十国并立中的户籍分野:南方与边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