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集:明章之治 (第3/6页)
竹晴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天书网www.tsms517.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注重吏治的举措与成效
(一)严格选拔官员
刘庄深知吏治的好坏关键在于官员的素质,所以在官员选拔环节就制定了严格的标准。
他摒弃了单纯依靠门第、关系等因素来任用官员的旧习,而是更加注重真才实学和品德操守。在科举制度尚未诞生的时代,察举制依旧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刘庄要求各地官员在举荐人才时,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考察,要对被举荐者的学识、能力、品德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并且要承担相应的举荐责任,如果所举荐之人出现严重问题,举荐者也会受到牵连。
同时,他还拓宽了选拔官员的渠道,除了传统的察举之外,对于那些有特殊才能、在地方上有突出政绩的人,哪怕出身低微,也会给予机会进入仕途。例如,一些在治水、劝农等方面有显着成效的小吏,就因为刘庄的赏识而被提拔到更高的职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阶层固化,为朝廷招揽了不少实干型的人才。
(二)加强考核监督
为了确保官员在任上能够恪尽职守,刘庄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官员考核监督体系。
定期的政绩考核成为常态,朝廷会根据官员所在职位的职责,制定出详细的考核指标,比如地方官员要看当地的人口增长、农业收成、治安状况等方面;负责工程建设的官员则要考量工程质量、进度以及是否存在贪污浪费等情况。考核结果会直接与官员的升迁、奖惩挂钩,如果连续考核不佳,就会面临降职甚至罢官的处罚。
此外,刘庄还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派遣御史等官员到各地进行巡视,这些监察官员有权直接向皇帝汇报地方官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而且,他鼓励百姓对官员的不良行为进行举报,一旦查实,举报人还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这使得官员们时刻处于被监督的状态,不敢轻易懈怠或者胡作非为。